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飒飒秋雨中,天地间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打落的雨点匆匆,那是为了洗涤世界的尘埃;往来的行人匆匆,那是为了护送学子的平安;与会的教师匆匆,那是为了专业的发展。11月19日,这个天地间雨伞开花的时候,常州市新北区乡村小学语文黄华萍骨干教师培育站全体人员齐聚圩塘中心小学,举行了第5次教师成长活动。本次活动共五项议程。
一、个性课堂展风采
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本次活动首先由杜琳老师、胡皓威老师及程书丽老师分别执教部编教材《慈母情深》、《搭船的鸟》及《海滨小城》。
杜琳老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出发点,以引领者、合作者的身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她从单元要素出发,围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师生在课文的重点、难点之处进行探索,交流互动,利用课文这个“例”,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实现“例”的增值。
胡皓威老师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平等、轻松、愉快。整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程书丽老师开篇以一些亚热带树木直观地带孩子们踏足了美丽的海滨小城,扎实地带孩子们辨析了两组生字,巧妙地引导孩子们抓住课文关键句理解了段落大意。在品析了课文的色彩美与动态美后,自然地梳理了整节课的思路。
这三节课,孩子们在课堂中听得认真,学得踏实,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辨析能力、想象力均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深入点评释疑惑
三节课后,三位执教老师围绕单元要素、课文在单元中所处的位置、教学目标以及目标达成四方面进行了说课,并就自己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困惑。本次活动我们有幸请到了新北区语文教研员薛辉校长莅临指导。薛校长就三节课做出了这样的点评:
杜老师的《慈母情深》,灵活开放,亮点纷呈,突出表现在四方面:开放式问题的设计;推波助澜式的品析;结构化的板书;思维整合式的读写结合。此外,薛校还补充道:情深何处的体会可以聚焦文中“掏”、“塞”、“凑”三个动作,细细品味后便可挖掘出其中的内涵与深意,接着放大动作勾连前方设计的四个角度,最后从情感回溯到文章,水到渠成。
胡老师从容淡定,《搭船的鸟》一课,精彩不断,对于指向习作的观察类课文要教什么、怎么教,胡老师早已成竹在胸。上课伊始,胡老师就明确了观察的方法。课中,他的教学设计有层次有阶梯,既突出了中年段的教学特点,又关注了朗读,关注了孩子的思维。整堂课,课堂氛围和谐,师生对话融洽。对于课堂的改进,薛校认为最后的练笔环节如果能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则更能激起孩子的表达欲望。
程老师扎实敢为,统观全课,我们发现了她的大胆尝试与细致到位:程老师重视了生字字形的辨析,敢于在字词教学上花时间;同时又能关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对于此类描写美丽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薛校指出如果能将课放到单元背景中去,学生在大情景下的学习会极富真实感。
薛校的点评高屋建瓴,独出机杼,使我们在教学研究和课堂实践层面得到了科学的指导,受益匪浅。对于语文要素的转化与落地,薛校还传授了大家几个法宝:1.理清单元语文要素的结构;2.明确单元语文要素的目标;3.设计语文要素落地的支架;4.注意目标的达成效度。这几个法宝简直是给年轻教师的教学之路点燃了黑暗中的一束火把,温暖而又光明,正可谓:“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姜明红校长就《慈母情深》“环境恶劣”这一板块,教师如何点评、如何引导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重建,让学生真切体悟到母亲是用生命在工作,让课堂闪耀灵性和智慧,从而构建生长性课堂。
三、深入浅出品语言
更几番雨过,彩云无迹。小雨初歇,雨后的空气中夹带着一丝泥土的芬芳,湿软的风拂过帘幔,干净敞亮的会场里,大家正在聆听培育站领衔人黄华萍校长带来的讲座。
语言缺少了智慧,便如同大地少了阳光,多了些许暗色,少了些许明媚;就象佳肴少放了盐,枯燥乏味,人们便失去了欣赏的乐趣。本次讲座,黄校长就围绕教师的语言、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教师课堂语言之美进行了分享。
首先黄校长点出了教师语言的独特价值:它是师生间的交流工具;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气度,是一种温情;是师生情感的神奇钥匙;是那五彩的阳光、是那风向标助跑器。接着黄校长通过数学家陈景润与复旦教师陈果的例子向大家阐述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这是自身素质的需要,可以提高上课的课堂品质,可以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最后黄校长将教师的课堂语言划分为种:温情之言、激励之言、机智之言、幽默之言、音韵之言。
语言是一门艺术,人们常说老师吃的是“开口饭”。修炼语言、展现魅力是老师一生的功课。整场讲座时间虽短,但意义非凡,侃侃而谈中诙谐的话语,让人感到无比轻松,却又收获匪浅。
四、注重修炼促发展
韩愈曾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一名老师,时刻要牢记“身心兼修,技道并进”八个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
本次活动的第四环节是由姚娟、宋毅、黄晶晶三位老师带来读书分享。姚老师与黄老师带领培育站小伙伴们导读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宋老师则带大家导读了《小学语文教学关键问题指导》一书。三位老师皆细心准备了精美的课件,围绕书本的简介、作者的生涯、关键的内容、读后的感受及与教学的关联进行了分享。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给灵魂注入新鲜血液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身为教师,这是我们职业生涯的一门必修课。五、名师领航导方向
本次活动,我们还邀请到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姜明红校长为大家作讲座——《走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变革》。整场讲座,姜校长旁征博引、收放自如。人生就是一连串的抉择,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完全把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努力,终会有成。机缘巧合下,姜校长发现了“深度学习”这个名词,通过幽默的实例,解读了“深度学习”的概念,从四个方面和大家做了深入的交流,让我们清晰了“深度学习”从哪里来,走向哪里,以及我们如何去抵达。整个讲座既有高深理论的支撑,也有来自一线的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以及时代风尚的把握,让大家享受了一次精神的盛宴。
听着姜校长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内心不由得十分叹服。叹服她的口才,叹服她的敏锐,叹服她的不断进取,叹服她的勤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朝朝暮暮、年年岁岁,永无止境,它就像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其中最引人深思的是她不经意间传达的教育理念:把自己放到学生中去。只有了解了自己所教的人,你才能知道该如何来育人。
微风起,枯黄的落叶正在飘荡,充满生机的种子正在积蓄能量。教学不在朝夕,学习不在须臾。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挖掘放大。美丽的风光中,快意的是收获,蕴含的是奋斗。学习之路漫漫,每一位奋斗在一线的教师必将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撰稿:王徐恋 摄影:杜琳 审核:王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