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训简报∣常州市小学语文黄华萍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
教科研+微课题 踏上专业成长之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才能激发教育智慧。为深入推进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全体学员教科研和课题研究的水平,充分发挥培育站对学员各项工作的引领促进作用,迎着料峭的春意,2022年2月17日和19日,培育站的成员们相聚在新桥第二实验小学,迎来了常州市乡村小学语文黄华萍骨干教师培育站第11次研修活动。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了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的房宏院长和孟河实验小学孙建顺校长进行讲座,为老师们专业成长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
讲座,坚定前行步伐
2月17日下午,常州教师发展学院的房宏院长带来讲座《教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房院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人民教育家培育对象。整个讲座给大家带来了心灵的震撼,让我们享受了一场精神的盛宴。房院长结合自身教科研经历,主要从三方面展开了指导: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让研究成为一种常态;让创新成为一种追求。房院长鼓励老师们主动阅读、主动研究、不断创新:“阅读的边界就是教学的边界,阅读的高度就是教学的高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钱再少,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教师的研究之路只有零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岁月让我们容颜变老,研究却使我们青春依旧。” ……一句句精辟的语言,一个个深刻的道理,荡涤着每一个学员的心灵,不断滋生成长的力量,坚定了大家在教科研之路行走的步伐。
讲座之后,房院长还向培育站成员赠送了书籍。一本本精心挑选的书籍,成为料峭春日里最暖心的礼物,也饱含着房院长对教师们的关怀与期盼。房院长勉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用书籍浸润心田,用阅读点亮教研,争做书香型教师。培育室成员纷纷表示会用心研读房院长送来的图书,养成阅读习惯,丰富精神世界,提升专业素养。
指引,开启成长之门
2月19日上午,孙建顺校长进行了题为《微课题方案的撰写与纠错》的专题讲座。孙建顺校长,是正高级教师、常州市教育领军人才、常州市十佳乡村教师、常州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也是江苏省第十四批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333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孙校从题目选定、研究背景、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步骤和预期成果八个方面对如何制定微课题方案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微型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进入研究状态,减负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孙校先讲解案例,再结合典型案例让学员们现场纠错,学以致用。整个讲座干货满满,全体老师收获颇丰,大家知道了有效的课题研究,题目切入口要小,要根据国内外研究和校本研究的现状来确定研究背景,概念界定要选择一两点深入研究,此外,研究目标要与研究内容一一对应,研究成果不仅包括研究报告一份,还可以囊括优秀若干论文汇编、优秀教学设计汇编……形成资源库。这场讲座,是明晰的指导,课题研究之门,由此向大家开启。微课题方案的撰写,对在座老师来说不再是遥不可及、无从下手、理论抽象的,而是有依托、有抓手、具体可行的。
交流,绽放智慧光芒
接着黄华萍校长就《微型课题方案常见问题举隅》进行了相关指导。课题方案撰写的水平,是课题研究质量和老师科研水平的重要反映。在实践中,黄校发现不少教师存在课题表格填写不规范、研究背景不全面、概念界定不清晰、目标内容不匹配、研究过程太粗糙等问题。例如概念界定,大家往往会犯的错误是概念模糊不清,而概念的界定是界定研究中关键词的内涵与外延,要对多个关键词逐一界定清楚。至于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黄校强调,两者要互相匹配,不能前后不一致。针对研究过程粗糙这一问题,黄校为各位老师进行流程梳理:研究过程一般分三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第一阶段组建课题组,请专家来进行论证;第二阶段主要围绕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请专家来进行指导并形成评价;第三阶段形成理论和实践的成果,成果多元化呈现。黄校的指导是经验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细致、全面的讲座让各位老师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三场讲座后,培育站的各位老师畅所欲言,进行分享交流。有的老师结合讲座内容,说说自己在专家引领下的收获;有的老师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做好研究;有的老师结合目前主持或参与的课题,提醒大家课题研究的注意事项……大家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房院长针对学员们的收获一一进行了点评,更让成员们豁然开朗。
培育站每一次的研修,专家们每一次悉心指导,对学员们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都是一次成长的有力助推。对于未来的前行之路,大家也更有信心。教科研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春来万物生,我们会抬头挺胸,迎接更美的风景,走上更广阔的研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