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活动记录表
活动主题 | 聚焦非连文本研究 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 ||
主持人 | 张倩 | 主讲人 | 黄华萍 金东旭 史彬 缪天祎 |
活动时间 | 2021年12月03日 | 活动地点 | 东青实验学校 |
参与教师 | 培育站全体成员及导师 | ||
活 动 过 程 | 一、课堂教学 (一)史彬:《我要的是葫芦》 1、游戏导入 (1)今天,史老师要跟大家玩游戏,看图片,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么。知道答案就立刻举起手。(葡萄、荷花、蘑菇) (2)出示“葫芦”的图片,指生读准字音。 (3)提问:同学们,葫芦的用处可大了,你知道它能干什么吗? (4)揭题:《我要的是葫芦》 2、初读课文 (1)了解故事的结局 他最后得到葫芦了么?你从哪个词看出这个人没有得到葫芦?(2)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①想要得到葫芦,首先就要种葫芦。哪个自然段写了种葫芦的? ②慢慢地,它发生了变化,读一读这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上来指一指。 ③慢慢地,花发生了变化,怎么了?(动画播放花谢。) 文中谢是指花枯萎了、落了。讲解生字“谢”,老师示范,说口诀学生描红。) ④最后,你又看到了什么?(小葫芦) 小结:这就是葫芦的生长过程了。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贴在黑板上,让它变得更完整么。 首先,中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藤长满了绿叶,然后开出几朵雪白的小花。最后,花谢了,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3)练说出葫芦变化的过程。 (4)终于等到了小葫芦,种葫芦的人心情如何呢?让我们读一读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课件出示句子) 提问:从这两句话中你读出了他心中有什么想法呢?(喜爱、期待) 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多么,表示很;每天,说明天天要去,心中想着它) (5)说清葫芦落地的原因 ①“有蚜虫”出示图片,它会有什么危害? ②“不听邻居劝” ③如果你就在种葫芦的人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④看来大家都知道要得葫芦得治虫的道理。因为它们是有联系的。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葫芦的生长过程,也知道了掉落的原因是有蚜虫、不听劝。可这个人为什么不懂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学习。 3、书写指导 (二)缪天祎:《松鼠》 1、导入 (1)出示谜语:弓背,短腿,细长尾;利齿,尖嘴,洞里睡。(生大多会猜是松鼠) 强调,无论是猜谜还是读文章,都要注意抓住重点信息。 (2)看,这是一只老鼠,出示“鼠”的简笔画,再出示“鼠”的甲骨文字,小篆体,再出示楷书“鼠”,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无论汉字怎么演变,都保留了象形文字的最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记住“鼠”字的笔画,并把它写好。师板书“鼠”,生书空。 (3)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有一种鼠却格外惹人喜爱,它是谁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松鼠,板书完整课题。 (4)课文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了解吗?(简介布封) 2、初读,理文脉 (1)作者会怎样介绍松鼠呢?出示自读要求: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松鼠的?圈画出关键词句。 (2)按照文章段落顺序来交流,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松鼠的?请你抓住关键词句说一说。(相机板书:外形;活动;行为;搭窝;其他习性) (3)这五个方面构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松鼠,其实课文中有一句话,也大致能概括松鼠的特点,你发现了吗?PPT出示: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指导朗读,读好关键词:漂亮、乖巧、驯良 这里面有一个词比较难懂,标红“驯良” 理解词义:驯本义:马被驯服 被驯服的马一定很温顺 良:善良 →温顺善良(相机点出理解词义的方法) 把它送回句子,一起读好这句话。 3、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这么漂亮的松鼠,作者是用了什么妙招把它的外形特点写得清楚明白、讨人喜欢的呢?请同学们再仔细默读第一小节,找找关键词句。 根据学生交流,重点品读三类词语: ①形容词类:清秀、闪闪发光、矫健、玲珑、美丽、漂亮 ② 打比方的写法“帽缨形”:在这儿出现了一词,叫做“帽缨形”,你们看,这就是松鼠的尾巴,这就是帽缨了,帽缨是古人戴的帽子上的穗。(板书:打比方) ③动词类:翘、躲、歇凉、坐着、送(作者完全把松鼠当成人来写了,板书:拟人化) ④还有些词语,看似平常,但少了它就会失去许多营养,你找到了吗:老是、常常、最 小结:作者用了一些恰到好处的形容词、精妙的动词和准确的程度词,就让一只可爱的小松鼠跃然纸上。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写作方法。 板书:用词精妙 (2)刚才看了这么久松鼠的外形,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的哪个部位?(尾巴)说明作者重点写了尾巴,为什么要重点写尾巴呢?师:是啊,一说到松鼠,我们就会想到它的大尾巴,这已经成为了它的一个鲜明特点,所以后来不管设计多少种松鼠的卡通形象,都少不了这样的大尾巴。出示一些卡通图片,所以我们介绍一种事物也要学会抓住他的特点,着重介绍。 相机板贴:抓住特点 (3)既然它的特征如此鲜明,不如我们把它放在第一个写吧,能调换顺序吗?那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松鼠的?(关注语序)以后我们在描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时,也得按顺序来描写(板书:介绍有序) 4、对比阅读,体会语言风格不同 (1)其实啊,《中国大百科全书里》也有对松鼠的描写。请你对比着读一读,说说这两种语言风格有什么区别? 引出“文艺性说明文”。(板贴: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有趣 (2)对比感知语言、体会不同的语言各有所长,可以应用到不同情境中。 小结:同样是说明性文章,有的语言表达简洁、平实;有的语言细致生动、活泼有趣。虽然风格不同,但描述的都很准确清楚,都有各自的用处。 5、总结写法,学以致用 (1)总结巩固,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及拟人化的写法,运用了精妙的词语,抓住特点,很有序地且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松鼠的外貌特征。 (2)学习以上写法,小练笔。出示熊猫图,先说熊猫特点,出示一些资料,写一写。 (3)交流反馈,根据星级评价标准给学生练笔打打星。兴趣。 二、集中点评 (一)执教教师说课。 (二)各小组教师评课。 (三)金东旭主任指导。 1、教材的专业化解读能力。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该学段语言素养分析。 2、开放性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 活动情境地创设。 3、教学组织能力。 信息地提取;信息地整合;信息地规避。 4、课堂中教师的专业化评价。 基本的知识;语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阅读策略。 (四)黄华萍:语用视域下的语文教学 三、专题分享 (一)刘艺文:《一年级语文朗读》分享交流 1、课题研究目的 2、研究背景与价值 (1)主要理论依据 (2)研究目标 (3)研究内容 (4)预期成果 (二)蔡君颜:打开“语用之灯” 照亮“教学之路” 1、语用教学的内涵:指教师通过对文本语言的精准把握和学习活动的精心策划,以语用为核心,建构教学内容明朗化、教学思路简约化、学习活动结构化、语言体验品质化、言语实践增值化的“五化”课堂,让学生在发现、感悟、模仿、类推、创造等积极语用状态下感受语言魅力,习得读写经验,生成言语智慧,提高语用技能,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言学习的三个层次:一是感悟语言内容,二是品味语言范式,三是强化言语表达。语言学习要层层推进,在感悟语言之意的基础上,感受语言形式之美,品味语言表达之妙,进而尝试语言运用,进行语言转化,提高语言表达,实现“获其意、得其言、悟其法、享其美”。 3、语用训练设计“三要点”:一是选准“语料”,克服教学内容的盲目性;二是教活“语料”,避免语言学习的概念化;三是用足“语料”,实现能力发展的最大值。 4、语用策略运用:语言形式仿写;言语材料活用;文本内容创生;读写方法迁移。 (三)赵静芬:《聚焦核心素养,优化教学内容》 四、专家讲座 黄华萍:《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中的融通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