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春之末夏之初,这是一个温馨浪漫的季节。一缕缕阳光灿烂,一阵阵晓风和煦,所有的风景皆可入诗。随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推出,魏村中心校小学也在这浪漫的五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研究。5月11日上午,语文组全体老师汇聚一堂,基于常州市教科院小语提供的优秀资源——“范导式教学”课堂实录及点评,开展了一次精彩纷呈的教研活动。
上午,全体语文老师线上观摩了两节“范导式教学”示范课。第一堂课是常州市龙城小学副校长周亚军执教的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13课中的第三部分。周老师在创设出的真实情境中,设计了发展性任务,从“两个指头”“三次摇头”这些细节的变化处引导学生探究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最后迁移写作方法进行仿说练习,整个行课过程如行云流水,从读到说的训练水到渠成。第二堂课是教科院附小柏婷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花钟》,本节课是第四单元第13课。柏老师在执教过程中不是单一的示范,而是能够激发情感,引发对话,激励思考,重视场域共生视野下的相互引领与相互支持。
老师们在认真观摩的同时,也做好了详细的听课记录,边学习边思考。两节课后,大家相互交流观课的感受与收获,思维在碰撞中激起闪光的火花。李斐老师说,周老师执教的《两茎灯草》节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儒林外史》,本课语言凝练传神,人物形象丰富。在本课中,周老师以范导式教学为主题,在课堂上,周老师重点关注创设情境,以读促解。课前让学生认真预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课文讲解中,让学生探讨课文中文字的古义和今义,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的意思,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周老师注重课堂的整体性,让课堂层层递进,有深度有高度,让我收获颇多。朱虹老师说,柏婷老师执教的《花钟》一课教学重点突出,紧扣“花名”、“花时”、“探源”三要素,在识字、认词、品句过程中渗透单元语文要素中“根据关键语句概括段意”的方法。刘丹老师则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了解到范导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可以依据原有的经验与知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合作开展针对关键问题的意义与协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并加以创造的一种教学主张。殷菲老师也对柏婷老师执教的《花钟》印象深刻:柏老师在教学中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抓住时间顺序来感受作者表达有序通过对比阅读感受拟人的修辞手法的生动形象。抓住“五点左右”这样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通过朗读、尝试背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随后,在课程主任和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大家又就“如何写好规范字”这一主题一起探讨语文课堂上的生字教学之法。为了促进老师的生字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教研组商讨决定在周五再次开展整班书写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练。
教研活动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教与研是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每一次教研都是教师门的一次成长和进步。教研路上,魏小的语文老师们共同携手成长。
撰稿:殷蓉艳 摄影:陆菊霞 审核: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