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刹”,理解“重荷、一刹那”的意思,辨析“镶”和“染”的区别。
2. 默读课文,能说出巴金先生描写的日出景象是在哪几种情况下出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
教学重点:
1. 读准多音字“荷、刹”。
2. 辨析“镶”和“染”。
3. 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海上日出的景象。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海上日出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看到“日出”这个词语,你会想到哪些画面?
(预设:我想到了绚丽的朝霞和从地平线缓缓升起的太阳。)
师:日出的景象真美呀。观看日出,看得就是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出示不同地点的日出图片)在山顶看日出,风景美不胜收;草地上的日出,光芒四射,把万物都唤醒了;阳光穿过树林,密密斜斜地洒向大地;这是海上日出的景象,请看(播放视频)
师: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感受吗?
(预设1:我觉得海上日出这景象真是太美丽了,我真想亲眼看看。
预设2:海上日出真是太壮观了,是天下奇观。)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巴金笔下的《海上日出》。
(出示背景链接:
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赶巴黎留学,他把沿途的见闻都记录了下来,《海上日出》就是期中的一篇。)
师:巴金先生坐在游船上看到海上的日出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
1. 出示课文片段,分组读。
(1)请1~3小组读:“果然……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请4~6小组的同学点评。(预设:堵得很整齐,感情充沛,多音字“荷”“刹”读得很准确。)
师:你真是一位善于倾听的小听众。
①“荷”读第四声时,有背,扛,负担的意思,所以“重荷”的含义是?
(预设:背着很重的东西。)
②“荷”另外的读音是什么?
(预设:荷(hé)荷花)
③“一刹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你能在文中找一找它的近义词吗?
(预设:突然、转眼间、一会儿)
师:“一刹(chà)那”表示时间非常短暂。我们在阅读时可以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④“刹”另外的读音是什么?
(预设:刹(shā)刹车)
再读多音字及其扩词,加深印象。
(2)请4~6小组读:“有时天边有黑云……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师点评:同学们的朗读吐字准确有力,富有情感。
①请同学们把目光聚焦到“镶”这个字上,它的书写比较复杂,你有哪些书写要点想提醒大家?(出示生字“镶”)
(预设:右部两口下有三横)
师提示书写要点:金字旁的竖提与第19笔撇要注意左右穿插。
师板书“镶”,生书空后在习字册上描1写1。
②“镶”有两层意思,指生读。(课件出示解释)
大家认为课文中的“镶”对应了哪一种解释?
师总结:总而言之“镶”这个动作就是改变事物原本的样子。
③你们还能从这一片段中找到类似的字吗?
(预设:染)
“镶”和“染”的区别是什么?
(预设:“镶”是把一件物品嵌入另一件物品,或是一件物品套住另一件物品;“染”则是改变这个物品的颜色。)
师:这两个字都能改变事物的样貌,但方式不同。这里老师有两幅图,原本都是黑色的云,但一镶一染之后,这两朵黑色的云,它们的面貌发声了变化。(出示图片)
你觉得第一、第二幅分别用了哪种方式?
师点评: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准确分辨出什么是“镶”,什么是“染”。
(3)同学们对字词有了一定的掌握,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课文主要写了巴金爷爷在海上看到的日出景象。)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脉
1.课文开头这样写道:(出示第1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预设:我从第一自然段中知道了时间是“天还没有大亮”;地点是“船上”;人物是“我”;环境是“周围非常清静”;事情是“看日出”)
师点评:你读得真细致,一下子找出这么多信息。
2.除了这些信息,你们是否关注到了这个词语“常常”,“常常”说明了什么?
(预设1:“常常”说明了作者经常看日出。预设2:说明了作者不止一次在船上看海上的日出。)
3.是啊,正是因为作者常常看海上的日出,他才会看到不同情况下的日出。下面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看到了哪几种情况下的日出?(若学生不能理解问题,则进一步引导:作者看到了哪几种天气下的日出?)
(预设1:作者在海上看到了无云时和有云时的日出。预设2:作者在海上看到了晴天、多云、阴天时的日出。)
4.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本课作者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晴天时的日出?(指生齐读2~3自然段)
(预设1: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预设2: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师:有云时的日出其实也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作者只是适当省略日出前的景象,使得文章详略得当。
5.(出示日出图片)作者看到这一幕幕海上日出时的景象,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第6自然段)
(1)什么是“奇观”?
(预设:奇观指的是奇特的景象。)
(2)这里用了什么句式?(反问句)
你能把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吗?
(预设: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3)文中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预设:反问句使情感更加强烈,体现出作者被这日出景象深深地震撼。)
四、总结
这令人震撼的日出景象是怎样出现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后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回家观察日出,结合自己体会,和家人说说你看到的日出。
2.画一画你看到的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