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在我的内心深处,我认为教师提升自我的最好的方法之一,那便是勤奋读书。在过去一年中,我不断阅读,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通过阅读书中的每一个故事,他对学生的热爱无不打动着我。他的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总之,这部书给与我很多启发:
在《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和一个微笑都能给孩子莫大的动力,作为老师,我们在教学中,更要注意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肯定他们,赏识他们。教育中有爱,我们才会和孩子们心贴心,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李老师在《走出教育的误区》写道:“真正的教育者,不是没有失误,而是在失误中不断的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如李老师所说,要把教育失误当成教育财富。前提是,我们一定要诚实的对待教育事业,认真地对待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唯有这种态度,才能让我们坦诚的面对自己的失误,在失误中汲取更好的经验。
做老师,要有一颗“童心”。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信赖。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保持童心,学生也会对老师产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更要学会“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李老师的教育世界里他成功了,但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做最好的老师,说起来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做起来却是很难。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作则必成。在教育路上唯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超过昨天,这样才能慢慢往“最好”去靠近,才能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