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下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
作者:张婧扬
一、现状分析
开展校本课程是小学美术课外拓展活动的主要方式,学校的校本课程是以学生自愿为前提,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群众性文化艺体类团体,参与的成员大多都是爱好相近的学生,他们可以在课堂中相互切磋技艺,增进友谊,从而共同进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除了平时的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参加校本课程也尤为重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天使,有自己擅长的一项,比如有些孩子文化课比较薄弱,但他可能在艺术上很有天赋,有些孩子平时活泼好动,甚至会不遵守课堂常规,但也许他思维敏捷,创造力强。作为教师不是要压制他们的天性,像工厂流水线作业一样,把他们都培养成一模一样的机器人,而是要付出耐心与爱心,因材施教,深入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给他们展示才能的平台,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光发亮。
在现在信息化的大趋势下,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视频投影已经不足为奇,平板教学、希沃助手等“高科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美术课堂上,对教师示范、过程性评价、学生创作等教学环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校本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我们的学校地处农村,据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占据了全校的大多数。这也导致了大部分孩子的绘画基本功、创新思维、构图能力、对现代化技术的运用能力等综合素养都非常薄弱。因此想要在有限的课堂上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还远远不够,所以针对一些对美术格外感兴趣的同学,我们开展了绘画社团,并鼓励动员他们积极参加。
促进学生发展是我们开展活动的主要目的,为了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造型创新等能力,我通过开设不同主题的校本课程,运用希沃平板等工具,取得了不一样的效果,以下是两则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案例一:
第一年的校本课我们招收了四年级的学生开设国画班。在开设前期,我做足了功课,并了解到由于一些原因,学生对国画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甚至有大部分孩子到了四年级还没有接触过水墨课程。虽然学生的国画基础差,但他们热情高涨,对传统国画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不过只要学习兴趣高,其他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基于实际学情,国画校本课开班了。
国画和其他画种还是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工具和材料就完全不一样。第一节课我向学生展示了国画所用的绘画工具和纸张的选择,利用平板上的绘图软件,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材质毛笔在不同材质纸张上的晕染变化,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对实践探索充满了学习兴趣。在后期的体验过程中也格外认真。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龄中段,思维尤其活跃,逻辑思维也渐渐开始发展,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动手能力和模仿能力,并且他们有着极强的学习积极性。在之后的校本教学中,教师示范采用平板软件和笔墨相结合的方法,并将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传统水墨或者平板软件,自行发挥创作,尽情展现童真童趣。
经过一学年的社团练习,学生从一开始的国画小白,变成也能画画山水小品的小画家了,校本课的作品尽管还很稚嫩,不过也是他们这一年来的劳动成果,相较之前他们的状态,不管是美术素养还是技术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案例二:
第二年在校本课程开展前,我们针对招收的三年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对禅绕画很感兴趣,于是第二年我开设了线描画校本,主要进行主题性禅绕画创作。
用线来画画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才能,只要把笔尖在纸上移动,点就会变成线,再变成形,这种方法不用老师教孩子就会。而禅绕画的创作轻松有趣,简单易学。材料仅需一支笔一张纸即可,简单易购的材料对于学生来说也非常的方便。带上纸笔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尽情缠绕,学生在创作时,还可以舒缓压力,就像是让自己的大脑做一次瑜伽,让手中的线条缠绕,将自己的脑海放空,进入冥想状态,从而达到深度的专注。通过禅绕画的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手部力量得到增强,他们对任何事的专注度也会得到培养。
禅绕画的内容形式丰富多样,题材不限,为了让学生创作更有针对性,我结合美术课堂上的植物类课程,将禅绕画主题设定为“万物生长”,意为用画笔描绘万物,让生命在笔尖绽放。第一课时,为了带孩子们更快地进入状态,减少创作难度,我开展了一节点线面的练习课,通过视频观赏、平板教学,学生通过半临摹半创作的方式,对点线面进行一个系统的练习。在学生创作期间,我用希沃助手实时展示点评学生的作品,学生在赏析作品的同时可以相互学习,创作兴致愈发高涨,很快便掌握了创作要点,打开思维的空间。孩子们用自己创作的纹样点缀着树叶花朵,给植物赋予了全新的生命。我常跟孩子们说,在禅绕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只要让手跟着心走,孩子们在创作时能够自在愉悦地体会绘画的无穷魅力。
禅绕画课程结束后,在学校校本课程展示环节,我们的“万物生长”系列线描画得到了全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惊叹,仅仅是几根线条几个点,孩子们却可以变化万千,成就一幅幅精彩大作。
(二)案例分析
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两次不同主题的校本教学尝试让我受益匪浅,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我也在不断地尝试中摸索方法,让学生放飞起我,获得快乐。每一次的教学过后,我都会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将取得成功的经验保留。
国画教学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国画所需的材料工具特殊,学生对毛笔和各类纸张性能的掌握,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来练习,这对于有基础的学生来说,每周一节课的时间绰绰有余。但对于没有国画基础的孩子来说,他们更适合用平板上的绘画软件来创作。用平板来创作水墨作品,虽然少了传统国画的韵味,但学生仅仅用手指在屏幕上操作,就能体会不同笔触的效果,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体验现代技术与传统水墨结合的趣味,也是很不错的创作体验。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自行选择传统笔墨和现代平板两种绘画方式。在传统绘画课堂上,有了现代技术的加入,学生的思维被打开,选择空间被扩大,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对现代技术的掌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禅绕画课程的开展就完全不被时间所局限,禅绕画的创作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也比较低,但凡是爱好绘画的学生经过点线面的专业训练后就能掌握禅绕画的规律。并且禅绕画极易出效果,学生随心所欲的创作也会是一幅极美的作品。但是禅绕画对于成人来说是一种非常解压的活动,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就稍显枯燥了,孩子的天性都是活泼好动,喜欢色彩鲜艳的,但每节社团课都在重复点线面的创作,就会有学生耐不住寂寞想要尝试别的绘画内容,解压的禅绕画对于这些格外活泼的孩子来说倒变成了一种“束缚”,这一点确是我意料之外的情况。不过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在后期的社团练习中改善,比如在传统黑白禅绕画的基础上加入学生喜欢的色彩,让万物不再是单调的黑白灰,而是被赋予鲜艳的色彩,真正在有活力地生长。在教学过程中,用希沃助手来及时记录学生的创作状态也是很有必要的。学生作品展评不能仅仅展示他们作品完成后的状态,创作过程中出现的亮点和注意点都应该被及时记录,我用希沃助手对这些过程性作品实时展示,学生能清晰直观地赏析作品,不管是自评还是互评,都能大大提升他们的赏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总结
通过不同主题的不断尝试,我对学生情况了解透彻,在今后的校本课程开展中,我也会积极运用各类先进技术,结合课程的特点,迎合学生的兴趣点,更加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让多媒体技术支持美术教学,为现代化课堂服务。
校本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培养。一个人的天赋如果得不到合适的教育和训练,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而我所能做的就是挖掘孩子的美术天赋,极尽所能让他在校本课上尽情地展现自我,感受技术支持下现代教学的便捷,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