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自我成长>>论文案例>>文章内容

双减之下家校齐心,共育少年美好品质
发布时间:2023-01-0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曹乃娟

双减之下家校齐心,共育少年美好品质

 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 徐霞  213000

摘要:“双减”政策的提出,为家校沟通、德育指导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实际开展教育工作中,教师要主动地借助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等形式,加紧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以便家长逐步转变自身错误的教育理念,积极地跟上教师的步伐,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实,共育学生美好品质。

关键词:双减政策;家校沟通;小学

“双减”政策是根据国家形势提出的教育策略,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课业负担,让学生拥有更加轻松、更加幸福的童年。随着这一政策的提出,以往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改进学校德育措施,调整学校德育方案之余,也应当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联系,引起家长对“双减”政策的重视,对德育指导的关注,并让家长意识到以往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家长可以配合教师,推进“双减”政策的实施,从而真正地让学生形成高尚品格。

一、借助家长会,纠正家长理念

在双减政策提出后,许多家长对这一政策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双减”提出后,自己就可以当“双手掌柜”了,以后不用再管孩子了,还有些家长会产生恐慌,认为孩子不上辅导班了,学习可能就跟不上了,作业减少了,学生以后就更难管了,……面对家长种种的观念,教师不妨利用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家长内心真实的想法,再采取多种方式,为家长介绍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指导方法,促使家长在纠正自身观点的同时,可以与教师齐心协力,真正地释放出“共育”的价值。

例如,在家长会上,教师先向家长提出“你们知道双减政策吗?对它有什么理解呢?”等问题,以便透过家长的回答,对家长的教育思想有一个客观地认识。之后,教师应用社会新闻,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形成逆反心理,做出逃课、上网吧、撒谎等行为;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逐步形成消极的人生观等,引起家长对学生课业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等问题的关注,使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提出背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随后,教师再提出“双减之下,我们该如何做?”的话题,积极地与家长进行讨论,以便在彼此碰撞中,引导家长提出正确的家庭德育指导方法,共同为孩子创造轻松的学习、生活空间,让学生基于轻松的氛围,形成正向、积极的人生观。

教师有效发挥家长会的优势,与家长建立面对面的沟通,能够利用家长会了解家长的德育思想,并引导家长认识正确的教育理念,以便家长可以科学地展开家庭德育指导工作,让“双减”真正地落到实处。

二、注重事实,协商具体方案

许多教师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时,存在一个弊端,即习惯采用讲道理的方式,改变家长的想法、做法,以便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但是,家长的教育能力有限,简单地聆听教师的教育理论,仍旧不知道具体的做法,依旧不能在家庭生活中为学生带来科学的指导。而家长对具体的事例是比较敏感的,丰富的生活经验,让家长也善于从具体的事例中总结经验。所以,在与家长在进行交流时,教师不要只为家长介绍双减政策的教育理论和德育指导理论,还要针对学生的行为,与家长进行协商,制定较为具体的指导方案。

比如,在开展教育活动中,教师发现有一名学生总是在数学课上出言不逊,还肆意诋毁数学教师,同时,在课后服务活动中也总是排斥数学作业。针对学生的情况,教师不要直接对家长说“孩子的品性有问题”或者“孩子对数学不感兴趣”,而是要继续观察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找到问题的症结。透过后续的观察,教师意识到学生之所以扰乱数学课,恶意诋毁教师,不积极主动地完成数学作业,是因为学生没有有效掌握近期教师讲解的数学知识点。基于这一情况,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时,教师向家长介绍“我们上周学习了数学课本中的一个知识点,可能对孩子来说有点儿困难,希望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巩固一下这些基础知识点……”以便家长可以和教师一起,帮助学生补充相应的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在重新建立对数学课的兴趣中,改变自身的行为,主动地向教师道歉。

教师直接以笼统的方式,向家长介绍学生的问题,只会在无形中之中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恶劣行为,而教师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家长进行交流,能够让家长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弥补,使学生获得精准的德育指导。

三、设立开放日,共商教育大计

单纯采取“说教”的方式,难以让家长认识到实施“双减”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甚至会让家长错误地理解双减政策,认为要落实双减政策,只要减少作业、减少课外辅导班即可。而家长开放日,能够让家长深入观察学校的教育现状,对双减政策产生真切的体会。此外,家长开放日还可以让家长基于自己的亲身感受,为实施双减政策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让学校的德育活动更加地人性化,更好地促进学生美好品格的发展。所以,教师有必要设定家长开放日,增强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并让家长主动地协商“双减”政策下的德育策略。

例如,在实际创建家长开放日后,教师可以先用电话对家长进行邀约,礼貌地向家长说明家长开放日的时间,以及家长需要做的准备,使家长基于教师温和的话语,期待家长开放日。在家长开放日当天,教师要为家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家长全程感知双减之下学校的德育方式。同时,教师也可以创建“旧物改造”“清理校园卫生”等活动,以便在无形之中让家长意识到学校的德育策略,使家长认可教师的德育方式。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再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询问家长一天的感受,如有的家长说“现在的德育活动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动,学生能够真正地用自己的双手感受美好品格”等。在倾听了家长的感受后,教师对家长进行鼓励“通过一天的观察,大家有没有什么建议,或者想法,都可以提出来!”请家长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德育意见,更好地优化双减下的德育活动。

教师指定日期,邀请家长到校进行听课,并参与德育活动,能够让家长基于亲身体验的方式,完成对双减政策的感知,从而基于良好的德育效果,认可双减政策,继而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展开德育工作。

四、适时家访,展开家庭指导

许多家长在认识了“双减”政策后,并没有在家庭中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助力学生高尚品格的发展,而家访是一种常规性的家校沟通方式,与一般的家校沟通形式相比,家访更能缩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让教师基于实地观察,认识到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以及家长是否真正地推行“双减”政策和德育方案。所以,为了让“双减”政策落到实处,让德育“生根发芽”,教师有必要建立家访制度,主动地走入学生的成长环境,搭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家长与教师一起担负起培养学生的重任。

比如,在班级常规活动中,图书角的科幻书丢失,经过查看监控,发现是班级里的一名学生所为。针对学生的行为,教师与其进行谈话,了解到这名学生非常喜欢科幻类的图书,但是父母却把家里的图书都藏了起来。基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展开家访。在家访中,教师先观察学生的生活环境,在验证了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向家长提出“我看孩子非常喜欢科幻类的图书,怎么家里一本相关书籍都没有呢?”的问题,了解其中的缘由。透过交谈教师发现,这名家长仍旧采取陈旧的教育思想,认为科幻图书会降低孩子的学习成绩,浪费孩子的时间。针对家长的想法,教师先对家长进行纠正“科幻图书是孩子的兴趣,也是他的精神支柱,只有兴趣得到了满足,他才会拥有高涨的情绪,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活动,如果硬性扼杀学生的兴趣,不仅会阻碍孩子潜能的开发,甚至会让孩子误入歧途……”使家长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倾听了教师的建议后,家长后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积极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再偷取班级里的图书。

在学生出现德行有亏的情况时,教师主动地展开家访工作,能够形成深入的调查,以便根据实况为家长提出建议,从而在“因地制宜”中提升落实双减政策的实效和实施德育的质量。

五、利用网络,开拓沟通渠道

作为家长,要比任何人都更关心自己的孩子。家长往往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但是,贸然到学校或者给教师打电话,家长又怕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以至于家校交流的效率较低。在“双减”政策提出后,面对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许多家长也呈现出“不知所措”的状态,不知道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好地辅助学生,也因此更想与教师建立密切的交流。而现代通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无疑为家校沟通创建了新的渠道。在实际的德育指导中,教师可以主动地利用线上沟通软件,建立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更好地围绕双减政策提出德育对策。

例如,在家校沟通中,教师可以先设定微信群,将班级中的所有家长都拉到微信群中,建立集体交流的线上空间。在微信群中,教师不定期为家长分享与双减政策有关的专家解读视频,与德育有关的方法、图文资料等,便于家长理解双减政策、德育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设定“双减之下,我们如何正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学生的高尚品格该从何培养?”等话题,引发家长的热议,使家长在微信群中纷纷献言献策,表达自己的看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中的“私聊”功能,向家长分享学生的在校情况,让家长可以时刻关注学生的品德素养发展水平,并针对学生的表现,与教师商讨德育方案。

教师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利用微信等软件建立与家长之间的线上沟通渠道,能够有效地解决家长的疑虑,让家长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德育问题的讨论,并结合学生的实况,协商德育方案。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当认识到家校有效沟通的重要性,积极地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多种方式,建立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以便家长在转变陈旧教育思想的同时,掌握对学生进行科学德育的方法,促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可以享受轻松的学习氛围,真正地塑造高尚人格。

 

 

参考文献:

[1]周丰收.豆角开花藤牵藤  家校共育心连心——小学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家校共育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07):118-119.

[2]孙锋云.浅议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3):143-144.

[3]吕顺.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小学家校合作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中旬),2022(05):10-12.

[4]丛珊.家校沟通搭建心灵的桥梁——浅析小学家校沟通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2):149-150.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16-2018 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魏村街道向阳路9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我们:kad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