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淡然,快乐!
常州市魏村中心小学柴春香
我一直担任低年级的教学任务,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而今年的这个班级是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在纪律上,他们大多都很听话,不用我去花费太多的心思。但在学习上,有几个学生却让我感到很棘手,他们总是跟不上。虽如此,我对他们也没有放弃。因为我知道,放弃了一个学生对一个教师来说,不过是放弃了百分之几的希望,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放弃的却是百分之百的希望。我始终坚信一句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所说的:“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事实正是这样,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学生便会从教师爱中获得一种信心和力量,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作为科学,它要求教育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育规律;而作为艺术,它要求教育者要以人为本,善于0地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兴趣,帮助学生通过学校生活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精神世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经跟这群孩子相处一年多。在这一年多中我的身边也发生过许多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太多太多了,多得不计其数,大家似乎也曾遇见过。当然这些小故事也是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小插曲”。
一年级刚开始时,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班的一位小男生。他在报到时就甩脸色给我看,哼哼唧唧地不愿意进教室。我好说歹说让他坐进教室领了书。接下来持续的一个多月让我无比煎熬,因为他有太多想做与不想做的事情让我为难。他不想上学,不愿意写作业,不想吃学校的饭菜,不肯午休。他想带宠物狗进教室,想胖姨夫来陪读,想到我的办公室打游戏,更想在我办公室看《奔跑吧,兄弟》,要求我陪他玩撕名牌的游戏,要做班级的老大。在开始的一个多月中早晨总是在校门口哭闹,进了教室也会往外跑。有一次,他妈妈一走,他又想跟着走,拼命往外冲。我一着急,就拼命追,我抓住了他,他也是拼命反抗,使劲一踢,正好踢中了我的腿骨,后果是整整疼了十多天。当时我跑到前面关前门,他就疯了似的冲向后门。幸好张丽芳老师来帮忙,帮我堵住了后门,好多次就这样上演你追我赶的场景。进教室难,坐在位置上上课也不让我省心,我刚请小朋友打开文具盒拿好铅笔,他就吼:“老师,你答应我的,我不写作业。”原因就在于我为了让他安心熟悉环境,答应他一天不写作业,结果他天天拿这个要求要挟我。后来我妥协,让他妈妈进教室陪读了几天。他竟然还要求让胖姨夫也来陪他,要小狗来陪他。忍无可忍,我终于动了手,他当时很委屈,边掉泪边质问我:“老师你还真的打啊?”。当时我也气结,说:“不要试图挑战我的耐心。老师对你好,你也得对老师好。你这样捣乱,就是对老师不好。你要想我对你好,你必须得听话”。至此,一个多月的哭闹在揍了3个手心后华丽的结束了。教育不缺爱,但我觉得必要的惩罚也是不可少的。现在我更加深深体会到老师的一次抚摸,一句夸奖,一次关心,一次惩戒都会成为温暖学生心灵的良药。
美术课上,这个孩子同样不愿意提笔。谭老师跟他说:“哪怕你在纸上画几个圈,那也是一幅画。”他依然倔强地继续他不画画的风格,身体坐得笔直,目无表情无视老师。无奈之下,我打电话给他妈妈,他妈妈这样说:“不画就不画呗,孩子也要有个性。”也许是代沟,反正我理解不了这个性有何魅力。让某些家长张扬了个性就不需要共性。我想了又想,中午时亲自拿了一张白纸教他画了小树、小山,小草。他也觉得有意思了,慢慢地也配合画画了。我想可能是他不知画什么,甚至是不会画,所以就选择了逃避其他同学看到我在陪他画画,就随着我的目光都转向了他。他只是抬头看了我一眼,又接着画。这时有同学说:“老师,他就是这样的,别理他。”同桌的同学说“他说自己画的很好。”这样的“烫手芋头”,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帮助他认识“自我”,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帮助他纠正“心里自我”意识中骄傲自大的倾向,同时又能使他积极上进。“画得不错么”,我故意大声说:“真的画的挺好的!”于是我在他的小树旁边快速地画上了一棵大树,这张画变得更好看了。我同时又对他说:“你知道吗?你这棵小树是很听我这棵大树的话的。”并乘机拿起画让同学们看:“某某同学和柴老师一起合作画的画漂亮吗?”同学都说“漂亮!”“是呀!这同学不仅画的不错,自己的名字也写得很端正,假如上课认真、表现好的话,他将来会是位出色的小画家呢!”没想到,没等我说完,他马上放下笔,坐的很端正了。从此,这孩子也能认真上美术课了。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我想做一名老师就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自己:造就了多少个遗憾,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面对眼前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塑造灵魂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我庆幸命运赐给了我这个职业。
共勉:虽然我们很清贫,但是我们也是最富有的,因为,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