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徐惠芳
当读书不再是为功名利禄悬梁刺股般苦,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金庸先生就有一句名言:“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在闲暇时捧一本书来读真正是一种幸福,一种人生中最大最美的享受。不在乎每天读多少,记住多少,随时有本书在身边翻一翻,就能给自己找到一种享受当下的感觉。不过,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专业有关的书读得并不多,尤其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不能驾驭日常事务的时候甚至对某一些教育类的书产生莫名的抵触情绪,所以,这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到手之后,就一直束之高阁,懒得去看。直到某一天心血来潮信手翻看,才对它动了读下去的念头,然后随着阅读的步步深入,作者陶继新老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从容淡定,平易亲切,以及他深刻的教育思想,让我对如何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有了再次的共鸣。
1、幸福源于懂得享受。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很重要,因为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课堂是我们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成长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那些影响教师幸福的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是以情才能换情,只有尊重、理解、爱护孩子的教师才能捕获孩子的感恩,相反如果一味的以师者姿态压制孩子的话,幸福就会离我们远去。
2、幸福源于懂得宽容。
有人说: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老师曾经夸奖过的。可见一个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学生。在评价学生时,多一些鼓励;当学生犯错时,多一些宽容;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及时送上掌声;当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时,做他们最好的欣赏者。俗话说:教师的活儿是良心活儿,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当我们肯俯下身来,走进他们的世界,就会发现,原来许多成人眼中的错误缘于我们对孩子的误解。只有当师生心灵相通,才能共同奏响教育的和弦之音。当然,宽容并不是纵容,宽容也不是对学生的过错无原则地袒护,而是以我们博大的胸怀去激励学生自己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追求进步,争取成功。在工作中学会宽容,也是为我们自己留下一份轻松,一份快乐,一份幸福。
3、 幸福源于经典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何把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在这本书中,陶老师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读书。他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文化一旦在心灵安顿之后,就成为了一生幸福的储蓄。”陶老师告诉我们,通过“文化存款”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而他所指的“文化存款”就是阅读经典!阅读经典可以使人趋真向善,可以使人宁静致远,宠辱不惊,还可使人气质高雅。所以阅读可以指引教师终生幸福。
4、幸福源于好心态。
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精神的“传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我认为,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围。
有位教育家说:“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 我想,教师的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就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