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常州市教育局举办的2023年常州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我校的《科学饮水 一“健”掌握》经过初评、复评、专家评审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
我们重理念
研究性学习作为国家必修课程内容之一,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并培养同学们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我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研究性学习工作的开展,积极探索,在各年级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不断对学生进行指导培训,并以教师带动、小组合作的方式,加强过程性指导与管理。从研究性学习小组成立、制定研究计划方案、开展调查研究,到最后研究报告的撰写汇报等,每一个阶段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认真研学、收获颇丰。孩子们通过研究性学习,发展了探索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
我们在行动
为了确保研究性学习有效开展,我们有序规划、扎实推进,学生积极认真参与,老师耐心细致指导,在行动中前行,在实践中总结。
1、创设氛围,诱发动机
老师从整体上给学生讲清楚“研究性学习”是怎么一回事。结合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网络上各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报道,给学生进行讲解,以调动学生探索研究的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充满信心,成为研究性学习的积极参与者。
2、自主选题,分解课题
课题的选择首先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疑问开始,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入手选择课题。如可以以“你最乐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你身边和周围环境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为题,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充分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人人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乐于探究的问题。内容可涉及天文、地理、生物、化学、数学……无所不包。然后组织讨论,筛选出便于操作、科学性和适应性强的小课题。还可把总课题分解为若干子课题,以便小组按课题进行分工。
3、自愿组合,进行分工
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所喜欢的问题,让他们自愿报名,自由组合,老师根据成员基质适当调整。小组自己命名,自己推选课题组长。然后,自主选择研究主题,自主确立研究目标,讨论研究计划、研究方法、操作步骤和成果展示形式,并分工逐步实施。
4、指导研究,掌握方法
专门设置研究性学习指导课,着重对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如小组怎样分工与合作,怎样有针对性地调查访问、观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设想,怎样搜集和整理资料,怎样随时做好研究记录,记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怎样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怎样查阅资料、撰写研究性报告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究性学习初期,同学们经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查找,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将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与难点、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具体操作过程以及研究方法都阐述得细致入微,为顺利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研究计划,同学们利用假期开展深入研究,小组成员对每一次的研究活动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上传至学校研究性学习线上平台,一张张观察图片,一份份调查报告,一个个实践视频,都彰显着同学们努力研究的学习成果。
我们有老师
高晓宇老师,是我校研究性学习的优秀指导老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从教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综合实践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经验。2020-2022年度多次被评为常州市及新北区劳动教育优秀指导老师。2022年被评为新北区“最美融合教师”。
近年来其论文和教学案例多次获得各级各类荣誉及国家、省、市级的表彰。《奇妙的生命之旅》被评为常州市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程一等奖;《“双减”之下,用心点亮七彩童年》获2022新北区“双减”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学会合作》获2021年度江苏省心理学会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在劳动中遇见最美的自己-浅谈农村小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获2020年全省基础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
高老师秉持“思想领航、文化涵育、心理赋能、实践筑基”的培养理念,长期致力于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相结合,倡导“学以致用”,并带领学生开展大量研究性实践活动,努力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致力于探索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互济路径,指导学生夯实各项研究能力根基并在多次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中获得优异成绩,深受学生爱戴。
我们出成果
注重能力培养是我校研究性学习的主导思想。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相信,是真正属于学生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对于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和归纳信息,学会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并能恰当的利用信息。
(4)学会分享与合作。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利于创设人际交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学会交流、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了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进行认真、塌实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进取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老师同学的不断努力下,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丰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研究项目。内容涉及环保、生态、市场研究、历史文化探寻、科学、养殖等多个领域。
不少参与过研究性学习的同学们表示,自身的科学研究意识和科学研究态度得到显而易见的增强,将在未来实际生活中,将研究方法加以实践和运用,将所学知识融入日常、化为己有,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我校将一如既往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各类研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发展、寻找合适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有效的学习探究,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撰稿:高晓宇 审核:曹乃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