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上午,常州市第四轮黄海波优秀教师城乡牵手行动第3次活动在魏村中心小学举行,袁红亚老师执教了一节科学+英语的融合教学区级课。兄弟学校的老师和我校的综合组、英语组老师共同参加了这个活动。
学科融合,聚焦课堂
对于袁老师来说英语与科学的融合教学是第一次尝试。三年级学生对动物比较感兴趣,所以老师通过多方筛选,选择了食物链这个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袁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农场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在图片中能看到什么,来复习已经学过的动物,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有关动物的故事。接着让学生听一听绘本故事,说说在故事中有几种动物,再让学生看动画,圈出故事中所讲到的动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再教四种动物的英语单词,突出单复数区分,为下面说文本内容打下基础。在教完单词后,让学生说一说消失的动物图片和单词,巩固学生对绘本故事中四种动物的印象,同时增加课的趣味性。接着让学生读一读故事,说说每种动物喜欢吃什么。通过读故事,让学生思考并说说自己的发现,从而揭示主题:食物链。采用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绘本故事,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假如食物链断了,会发生什么情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查到的资料,从而培养学生树立保护动物,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在作业方面,设计了必做和选做内容,更注重学生的发展。
学研融合,点赞师生
综合组毛老师从科学学科的角度上评价本节课,她认为食物链这节课在科学教材上是六年级的,对于三年级学生是比较难的。袁老师在板书上用箭头来表示了食物之间这样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是否可以引申一下,为什么要用箭头,被什么吃的一个关系,这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按照能量流动的一个方向去的,当然对三年级的孩子蒋能量的这个单词很难,但是从科学的角度上还是可以提一提。在整个食物链中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三者构成的,袁老师的板书中已经体现出来了。而且三(4)班的孩子整体表现非常好,可见老师平时上课非常扎实,学生的英语朗读、表达都非常棒。
双向融合,点亮智慧
恽慧老师代表英语组感谢黄主任的精心指导和综合组老师的积极参与。本节课是一节英语与科学相融合的跨学科教学研讨。教师能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知识水平基础的材料进行教学设计,并以阅读指导为主,在阅读中渗透科学知识,整合学科内容。从农场引出动物,复习相关词汇,然后引出绘本,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理解绘本内容,整理故事结构框架,讨论分析科学相关知识,从而你达成学习目标。教学活动丰富,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听、说、读、写、画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深度融合,高度评价
黄海波主任认为袁老师这节课把英语和科学做到了深度的融合,既融入了英语知识、又融入了语言知识、食物链的知识,选材很好。本节课设计严密、环环相扣、活动丰富,特别注重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感知、体验、积累、运用,进行了有意义的沟通、交流。重难点把握非常精准,推进得很到位。三年级学生,虽然刚学了一年不到的英语,但是会倾听,会表达。教师注重教学评一体,对每个环节都能进行评价,注重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对于科学与英语课的融合教学研究,我们也是第一次开展。学科之间的很多知识点都是互相融合,相互关联并渗透的。本次跨学科教研活动给所有的科学老师和英语老师提供了一次互相学习、促进提高的宝贵机会,让老师们能更关注到跨学科融合下承载的育人价值,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提升英语素养。
撰稿:袁红亚;摄影:戎霞慧;审核: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