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9年9月27日
开题地点: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
评议专家:薛辉、金玉
参加人员:课题全体研究人员及学校行政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目标
1.研究如何开发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空白点,拓展延伸点等,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探索基于教材的“随文练笔”的策略和途径。
2.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写法,实现文本语言的内化和写作方法的迁移,提升课堂练笔的有效性。
3.通过“随文小练笔”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实现思维的多元化发展,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语文教材为凭借,以阅读课堂作为主渠道,进行实践与研究,探索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具体如下:
1. 部编版教材中随文练笔的调查
2. 部编版教材中随文练笔内容的挖掘研究
3. 课堂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
4. 课堂随文练笔的案例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平时自己坚持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常上教育教学网站,参与教育教学论坛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与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做好教师个人读书随笔集,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实施。
2.案例研究法: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学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案例分析就是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内容。参研教师要随时做好课题研究案例分析。
3.行动研究法:针对如何提高阅读课堂中随文小练笔有效性制定相应对策,在课堂上运用,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策略。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组织活动,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并对实践进行反思,最终形成资料。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分段总结。通过总结为研究提供信息,为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保障。
5. 成果展示法:把学生的小练笔结集成册,向全校老师展示;研究过程中的学生作文能在一定范围内参赛或发表。参研教师论文能在各级评选中获奖或发表。
(五)组织分工
陈莉敏组长全面负责课题的管理和研究;吴云鹏组长负责学习资料收集与整理;谢华老师负责论文汇编;徐慧芳老师负责教学案例汇编;王忠萍老师负责调查统计;课题组其他核心组成员负责资料上传、论文写作等。
(六)研究进度
本课题研究从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结束,为期三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9年8月)
1.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的具体要求,明确本次实践与研究的目的意义。
2.分析现状,确定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9年10月—2022年5月)
开展“课堂随文小练笔”实践,归纳总结练笔策略。按照课题组前期提出的研究途径开展研究活动,主要包括:(1)读写结合,注重练笔;(2)挖掘读写切入点,精心设计小练笔;(3)及时评价反馈。
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针对如何提高阅读课堂中随文小练笔有效性制定相应对策,在课堂上运用,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策略。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组织活动,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并对实践进行反思,最终形成资料。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22年6月—2022年8月)
对学生进行调查,由此整理资料,认真总结活动经验,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完成项目的工作报告。
本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分段总结。通过总结为研究提供信息,为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保障。
(七)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责任人 | |
阶段成果(限5项) | 课题实施方案 | 报告 | 2019年8月 | 陈莉敏 吴云鹏 |
阶段实施计划 | 报告 | 2019年9月 | 陈莉敏 吴云鹏 | |
中期研究报告 | 报告 | 2020年9月 | 陈莉敏 吴云鹏 | |
结题报告 | 报告 | 2022年1月 | 陈莉敏 吴云鹏 | |
形成系统的语言表达体系 | 学生表现 | 2019年9—2022年7月 | 陈莉敏 吴云鹏 | |
最终成果(限3项) | 反思、研究心得 | 教学反思 | 2019年10—2020年12月 | 陈莉敏 吴云鹏 |
研究经验汇编手册 | 工作札记、案例、论文等 | 2019年9—2022年8月 | 陈莉敏 吴云鹏 |